作者:尚睿德创 来源:卖模板网 日期:2018/10/17 12:05:59 人气:579
一切以数据说话的意识
运营人员每天上班打开电脑的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
我认为是看数据。
看昨日付费数据、看昨日新增用户数据、看次日/七日/月留存数据、看网站IP/UV/PV数据、看网站权重数据/关键词数据、看app在各商店流量数据/排名数据、看微信查阅数据/新增关注数据/收藏数据/分享用户数据、看活动查看人数数据/看活动参与情况数据、看产品好评/中评/差评数据、看成功订单数据、看各种转化率数据、计算ROI数据、看KPI数据……
不同的互联网产品类型,关注的数据项和侧重点可能不同,但关注数据的意识和习惯却都是比不可少的。这是因为:
1.数据是评估产品各方面情况的指标。
前面我们把互联网产品比作孩子,就像体检数据一样,孩子健康与否当然是我们每天最为关心的。
比如:
通过观察留存率、付费率、用户时长等数据,我们能够判定某个渠道导入的用户质量过不过关,有没有造假的嫌疑;
通过观察网站关键词情况、权重情况,观察app的排行情况、关键词排名情况,我们能够判定我们这段时间的运营效果在和其它同类产品相比的情况下有没有产生质的提升;
通过分析活动参与人数、参与率,我们能够想到是活动前内部造势不够、活动中引导不到位、还是活动本身的设定不够吸引人呢?
通过分析文章或详情页面的查看次数、查看比例,我们能够想到是不是文章标题取的不够吸引人呢?
这张体检表上有很多指标项,哪些是需要每天查看分析的,哪些是需要周期性查看分析的,每个运营人都要对自己所负责的模块进行缜密思考及合理的安排。慢慢的让自己成为有经验的医师,看到数据表,望闻问切就能推断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最大可能性的保持产品的健康程度。
2.数据也能够帮助我们决策。
比如我们想要调整网站首页推荐位的位置,到底调整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可以参考自己网站的点击热力图(接了统计代码就可以查看),颜色越深的地方说明同样时间段内点击的人数越多。
根据网站热力图上热点的具体分布,结合推进内容和产品UI上的美观度,就可以对广告位进行科学的调整了。
比如对于一些感觉上马马虎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功能模块,到底是加大力度去运营还是直接下线呢?这时就可以拉出历史数据来进行分析,这个板块用户的接受度怎样,好评率、差评率多少,甚至可以用网络问卷调查来收集用户的反馈。然后再结合我们对同类竞品相似功能活跃情况的调研,我们就可以下结论了,绝对是相对可靠可信的结论。
数据是决策的必备条件。做运营不应该还是我觉得、大概、貌似、好像这样的词语一大堆,先搜集分析整理数据吧,拿出支撑你想法的依据出来。没有数据就不做结论。
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
既然数据像上面说的那么重要,为什么说“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而不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意识”呢?
因为从我们的互联网产品诞生以后,任何一项数据都是随着用户的进入而产生的,也没有任何一项数据能跟用户脱的了关系。
我们分析数据,分析的就是用户;我们根据数据做的决策,不管是优化产品、优化方案、更改创意还是做用户调研,其出发点和目的也都是为了用户——方便用户更好更开心的使用;吸引用户,让用户更乐于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去;感动用户,给用户百分百的惊喜,让用户忍不住去传播我们的产品,给我们的产品作免费的赞歌。
一切为了用户,一切围绕用户。
做事划分优先级的意识
不管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浏览互联网社区时,总是时不时的能够看到有做互联网运营的同行发牢骚:运营就是打杂的,感觉每天忙不完的杂事,搬不完的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学习,除了打打杂也不知道该干什么,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当年发现时间不够用并且没有太多成效的时候,你就要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缺乏时间管理意识造成的。鲁迅大师说过“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诚然如是。
时间如磁盘里混乱的文件,碎片整理下空间总会有的。
运营人员的时间碎片整理,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前列好计划(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
有了不同时间段的短期跟长期计划,就像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在时间流逝时,我们就能有意识的评估我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且及时的调整自己工作的节奏。
其次,将自己一定时段内要做的事情列好优先级。可以这样划分:重要并且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紧急但不重要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
有了优先级的划分,结合不同周期的计划。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能够更加从容有序,在什么时间段该做哪些事情,在哪个时间点什么事情应该完成,完全了然于胸。对于突然插进来的事情,也能够从容不迫不慌不乱的处理。既调整好了做事的心态,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交流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成长。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等于管理好自己的未来。
积极有效沟通的意识
当今社会早已不是单打独斗能够轻易杀出一条血路的时代,学会依靠团队的力量,各个方面优势互补,才能最大可能性最快的实现运营目标的达成。在互联网运营的日常工作中,沟通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部门内部的沟通
部门内部的沟通是部门不同职责岗位间的沟通。用户运营跟活动运营的沟通、活动运营跟客服的沟通、以及跟运营主管的上下级沟通等。内部沟通最为简单,多向经验足的同事学习。
部门间的沟通
运营部在整个团队中的作用决定了运营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与设计、产品等岗位进行沟通。活动方案设计出来了,需要设计跟产品去实现;用户反馈过来bug了,需要产品及时去修补完善等等。
在部门间的沟通中,要逐步了解一些与其它部门沟通过程中需要去掌握的基本知识,如设计的、产品的、技术的等等。有些人会说:我又不是做设计的,了解什么设计;我不是产品经理,了解什么产品设计,原型设计。错了,产品、设计、程序、市场、运营等等细分的模块间都有交叉的部分,适当的多了解,对自身岗位技能的提升,特别是沟通技能跟视野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
与用户的沟通
互联网产品运营人员,日常工作中沟通最多的除了同部门的同事,应该就是用户了,甚至有些跟用户沟通的比跟自己同部门同事沟通的都多。
所有的沟通中,真诚都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在与用户沟通的中也不例外。运营业内有句话:运营的最高境界是情感运营,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依赖感,产生感情。当然这样感情积淀,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达到的,需要在平时的运营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去达成。
与业内同行的沟通
做任何业务,闭门造车都不是正确的选择,互联网团队里特别是运营跟市场,更不应该每天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你应该能够发现,岗位级别越高的人,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反而越少,因为大多数时间他们都在外面跟圈内人进行业务方面的沟通、交流跟合作洽谈。
互联网运营人员要保持足够的开放性,除了上面说的部门内、部门间的沟通外,要适当的多浏览些行业的论坛,加一些行业的微信群、qq群,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多参加一些行业的会议,拓宽自己的圈子,扩宽自己的视野。有视野才会有事业。
开放学习的意识
从网上学习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不管从事什么岗位,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也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去一股脑的收集,要形成敏锐的信息甄别能力,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高品质的内容上去。
另外,互联网运营人员因为本身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一直在网络上,也更容易受一些网络内容的吸引。学习20分钟觉得累了,看会韩剧吧!这个待会再看,先把今天更新的热血动漫看了吧,一会肯定会把这篇运营资料看完,结果可以预料……
好玩的东西太多,我们运营人有足够的理由去体验,王者荣耀、吃鸡、抖音……优秀的产品也是必须要去体验和思考的,入戏的程度,自己把握。别让时间无形的溜走太多就好
同行之间学习
同行运营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同类型产品以及不同类型产品运营方式方法的学习,都能够帮助你快速成长,提升视野。
跨行业学习
行业融合交叉投资并购越来越多,冷不丁的之前做电饭锅的突然有一天做医药了,之前做水管的突然做游戏了……这样的案例最近几年已经见惯不惯了。
如传统广告业的一些营销思维跟方法,脑白金、黄金搭档、蓝瓶的钙等等;另外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形式也时不时的再往线下涉及,O2O、地面推广、线上线下同步搞活动等。
不要给自己的思维设限,时刻保持空杯心理,如饥似渴的去汲取对自己有营养的经验跟知识。
始发于简书:junruixx